汪泓、盛松成、许定波:俄乌冲突对中国影响度相对较小,叠加疫情因素中国应进一步重视维护产业链优势
俄乌冲突持续下,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叠加国内疫情影响,如何化危为机、尽快推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是当下的重点。在5月20日晚举行的“中欧教授话未来”之“纷繁世界格局之下的中国经济”线上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畅谈俄乌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认为,俄乌冲突引起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能源供需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但是俄乌冲突导致中国能源安全重大问题的影响度相对较小。全球海陆空运输业均面临较大风险、打击部分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链,相关金属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影响到国内新能源产业等,也在威胁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但中欧货运受到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俄乌冲突目前带来明显转变是订单减少。她建议,要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重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预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二季度,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在1.7%-3.2%之间,可能性比较大的是2.1%左右。预计下半年经济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盛松成建议,房地产调控可以继续放松,可以适当延长去杠杆的周期;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增加资金跨项目调配的便利性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俄乌冲突对中国影响相对较小
俄乌冲突升级已近三个月,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不断显现,也使得全球经济复苏遭受巨大影响。
近日,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先后发布报告称俄乌冲突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世行预计今年乌克兰经济将萎缩45.1%,俄罗斯经济将萎缩11.2%;欧亚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萎缩4.1%。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7到1.3个百分点,降至3.1%至3.7%之间。
“即使全球化进程会有所阻断,但是也可以重组、可以修补,很可能会是一种调整后的新的更讲究质量的全球合作会继续推进。”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在会上强调,要特别注意当下出现的制裁和反制裁现象。现在关于制裁问题好像已经到了一个不讲底线的情况,所谓原来西方经济学一直强调对个人所有权、对企业所有权的尊重,完全都抛到脑后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在这样的倾向下,我们看到能源、粮食、产业链,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传统的经济联系,正在受到严峻挑战。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通胀,与此同时低效、低增长的状态同时存在,一种新的滞胀形态会否到来,这是大家非常担心的。
从国际能源结构的角度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认为,俄乌冲突引起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能源供需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但是俄乌冲突导致中国能源安全重大问题的影响度相对较小。
从国际国内供应链、产业链来看,汪泓表示,俄乌冲突不仅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全球供应链遭受新的冲击。比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从PPI向CPI价格从生产品向消费品慢慢传递、全球海陆空运输业均面临较大风险、打击部分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链,相关金属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影响到国内新能源产业等,也在威胁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但她也明确,中欧货运受到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俄乌冲突目前带来明显转变是订单减少。
要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危机之下,如何平缓局势、走出危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副教务长许定波则认为,在充分了解现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下,要头脑冷静、保持信心。中国企业要想清楚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和外部世界的共同利益和冲突所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是能够把人类重新团结起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每个国家各自面临的国内挑战和我们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一定会推动中美、中欧和全球的长期合作。”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越强大,世界的和平就越有保障。
许定波尤为强调,一个完善和高效的产业链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武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重视维护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如何保护、维持、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
汪泓对此也表示赞同,她指出,要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重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此外,中国还应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推进全球一体化市场;在粮食安全方面,要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实现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在能源安全方面,统筹考量“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加强能源供给多元化;增强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疫情对经济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二季度
今年春节以来我国多地散发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明显影响。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二季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预测,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在1.7%-3.2%之间,可能性比较大的是2.1%左右。预计下半年经济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盛松成指出,供应链、消费、房地产业等目前受影响比较大。
“如果供应链停摆时间过长,至少产生两个危害。一是很多制造业小微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二是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加速调整,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的竞争优势。”盛松成强调。
在消费恢复方面,盛松成判断恢复速度可能会比较缓慢。他解释道,根据2017年到2021的均值计算,往年同期一季度储蓄增量为5.49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增量高达7.82亿元,居民贷款也只有1.26万亿的增量,低于1.84万亿元的五年平均水平。从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普户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比上个季度减少了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比上个季度增加了2.9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比上个季度减少了1.9个百分点。
我国房地产调控遵循“房住不炒”的原则,但盛松成坦言,疫情也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复苏态势。他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大幅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目前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仍有三个,一是防风险;二是预防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向金融部门传递,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三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以防拖累经济。
因而,为应对疫情冲击,盛松成建议,首先房地产调控可以继续放松,可以适当延长去杠杆的周期;其次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增加资金跨项目调配的便利性;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相比,基建投资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它只是局部地区的施工进度延误,不会面临前两者订单下降、现金流受阻等困难。而且基建投资的可控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动经济企稳、改善市场预期。
许定波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还补充道,在货币政策方面可以保持适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用大幅提高利率。对于企业的正常贸易,希望还是不要受影响,但这期间会出现一些投机性的资本,对此企业家们也要注意风险。
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
盛松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许定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副教务长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